详情页banner

联系我们

韶关百科学历教育网
地址一:韶关市武江区新民路-御龙湾A6-208(售楼部斜对面二楼)
矿山公园200米 
地址二:武江区吉祥路与芙蓉北二路交叉口,嘉乐苑二楼(工业路沙湖市场南侧
咨询电话:400 806 0751 全国免费拨打
办公电话:(0751)8138951,8707138
工作手机:1899 866 2118微信同号
咨询QQ:228680751
E-mail: 228680751@qq.com

复习指导

首页>> 复习指导>>

政治 复习 成人高考 大专升本科



 

   *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1]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哲学的两个派别

 

哲学中的基本派别(两个)

 

唯物主义

划分

唯心主义

 

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形态。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 

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唯心主义经历了两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是由上帝的意志决定的。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

 

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形态

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1.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水、火、气等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3.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关于万物都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构成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根据(机械力学)和论证,在反对现存政治制度、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促进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上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缺陷:一是机械性,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如认为原子或电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电子的特性就是事物的特性,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原子或电子的运动,都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甚至认为人是机器二是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而不是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三是不彻底性,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领域,根本的弱点是不懂得实践的重要性,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归根到底,这种唯物主义者看不到人类实践的伟大作用,没有科学的实践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善的形态。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的顶峰。它既有明显的机械性,又有一些辩证法思想。其代表人物有拉美特利、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人:

1.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他,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换言之,用十八世纪杰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的说法人是机械动物是机械

2.机械唯物主义一个著名的假设就是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

3.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真正科学的、完备的、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也叫唯物主义历史观,简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庸俗唯物主义

1承认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抨击唯心主义思辨哲学,并努力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如物质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定律、达尔文主义及生理学的成就通俗化,从中作出无神论的结论。

2.他们庸俗地解释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把意识直接归结为物质性的东西,否认意识的特殊性。在他们看来,意识是人脑分泌出来的分泌物液汁蒸发物

这种唯物主义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德国和荷兰,主要代表人物有瑞士哲学家福格特、德国哲学家毕希纳和荷兰哲学家摩莱肖特等。

1.福格特说,思想是脑的分泌物,正如同胆汁是肝脏的分泌物一样。

2.摩莱肖特则认为,思想就是脑髓质的位移。这就完全歪曲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抹煞了物质和意识的区别,从而也就取消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把唯物主义庸俗化了。在社会政治方面,庸俗唯物主义不懂得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自然规律来解释社会现象,甚至企图用遗传性解释阶级之间的区别。

 

 

 

 

 

 

 

      

 

.

 

唯心主义

 

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不同点

相同点

 

主观唯心

主义

 

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杰出代表:门格尔、帕累托、希克斯。他们认为: 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泉——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的精神症状。

1.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2.中国的王守仁—“天下无心外之物3.“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阳明()4.“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5.“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6.“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7.“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奥地利)8.“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9.“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 。以上观点都是把感觉夸大为派生物质的根源。

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认为意识在先,物质在后,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

 

某种客观的精神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1.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

2.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他把这种精神称为
3.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绝对精神

4.宿命论认为在人类诸多的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有一些定数而这些也可称为必然法则的定数,即是组合世间诸法相的基本力量,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学说。

认为世界是存在于世界某个地方的某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的产物

 

 

 

 

 

 

 

 

 

 

 

 

 

 

 

 

 

 

 

 

 

 

 

 

 

 

 

 

 

.

.

 

 

 

 

 

 

 

 

 

 

 

 

 

.

----------需重点掌握的相关概念:

1、   哲学

2、   物质、意识

3、   世界观、方法论

4、   辩证法、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一、     三大基本观点


  1、联系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2、发展的观点:
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时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史客观的,有规律的。
  3、一分为二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的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

 二、 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2、量变质变规律: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质变是两边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3、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表现为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不可战胜。


三、五大范畴
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1
、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2、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3、原因和结果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即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可能性与现实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
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饼子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偶然和必然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依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度。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     
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2.否定之否定原理;    
1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4.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     
15.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      
17.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9.人的价值原理.

 

-----辨析题:先回答是否正确,再回答为什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既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
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由6个方面组成。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的政策;关于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关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先导性。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这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创造性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第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二十八年,主要是在战争中进行的。因此,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毛泽东系统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这一领域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系统地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 
 
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政策和策略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非常广泛,主要围绕着两大方面展开: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统一战线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第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思想对这方面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知识分子应当与工农相结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 
 
第六,党的建设理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党的建设是重要内容。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在这方面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从思想上建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创造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二)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指出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应当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

(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四)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六)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七)提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强调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八)提出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强调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军队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提出人民军队要肩负起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九)提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理论。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强调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十)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指出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强调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

(十一)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指出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


胡锦涛的“和谐社会” (十二)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十三)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习总(十四)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指出党必须适应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加强和改善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政治依法执政。强调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这些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十五)中国梦及二十四字“社会主义价值观”

 

分享到:
点击次数:731   更新时间:2019-10-08 10:42:0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