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一:韶关市武江区新民路-御龙湾A6-208(售楼部斜对面二楼)矿山公园200米
咨询电话:400 806 0751 全国免费拨打
办公电话:(0751)8138951,8707138
工作手机:1899 866 2118微信同号
咨询QQ:228680751
E-mail: 228680751@qq.com
江西理工校友会
首页>> 江西理工校友会>>随笔:清江有水 人在旅途(柳锦标 宁波)
母校新发了电子校友卡,心情还是比较激动的。
白驹过隙,弹指一挥。回想三十多年前的求学之路,真是艰难如求经。先从老家坐中巴车翻越金华太阳岭到金华火车站。那时没出过远门也晕车,九转十八弯的太阳岭令人翻江倒海直到吐。从金华到南昌坐上绿皮车,五六十迈的速度,晃晃当当一千多里十几个小时。绿皮车内天南地北的各色人,像个流动的社会,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车厢内男人女人好人坏人生旦净末丑各怀鬼胎,你就不可能放心大胆睡觉,而需要时不时用身体各部位不留痕迹地去深度感受贴身藏匿的钱物是不是硬硬的还在。
好不容易到了南昌,就得立马转乘开往赣州的大巴。从南昌到赣州495公里也是近千里路程,105国道与京九铁路同时在修建。四年大学期间寒暑假就这段路程经历过隧道蹋方、汽车抛锚、堵车塞车,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汽车趴窝几个小时近乎弹尽粮绝的情形。每逢此时,心头总是会涌现求学难求学之路,难于上青天,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凉感。
到了赣州站,辗转到了红旗大道到了学校。离开学校这些年,忆的最多的还是学校里的几处景致。八角塘整个夏季映日荷花别样红,满塘碧绿的俏模样,还有秋冬季节如李商隐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描述的别样情景。五栋前那个始终低头阅书的乳白色灵动少女雕像,恬静而美好。青春大道两旁,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墨绿色,彩映衬着学校内远远近近分布的一幢幢五六十年代苏式工业风校舍建筑,散发着浓烈的工业学术气息及强烈的时代特征。
人们常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对于赣州,是因为母校所在地而强迫自己去了解去喜欢。"赣"字笔画多没什么实际意义很难书写,直到弄明白赣州的由来。赣州建在两江汇聚之地,一条章江一条贡江,章江贡江汇聚成“赣"江,章贡二字相交成"赣”。古人造字就是那么简单直接粗暴,至于为什么念gan怎无从得之。
赣州城外的通天岩,几乎是所有大一第一次班级活动的必选地。时过境迁已没多大印象。对于赣州城,除了那第一句学会的并极富声调婉转抑扬顿挫的"赣骂口头禅"以及赣南十八县的特色小吃及当地辣菜外,郁孤台、八境台、宋城墙以及民国街区,都还深深烙在我的记忆之中。站立在郁孤台或八境台城墙之上,望着千里赣江浩浩荡荡由南向北,能体会到辛弃疾北上收复失地无望空有报国志怀才不遇终日望着江水流去的愤闷之情,亦能想像王阳明扬帆赣江顺水北上平定宁王叛乱之壮举。
作家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描写到:
"有时候,逝去已久的一幕往事似乎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突然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的记忆里。在很多情况下,这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嗅到一缕淡淡的、还没有进入我们的清晰意识的气味,情形就跟我们当年嗅到了这气味一样。这是因为气味尤其容易勾起人们的回忆。"
母校冶院及赣州,这两个地名,对我来说就如条件反射一样,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气息和情愫在里面,随着年岁越长,感觉越是浓烈,不是故乡甚似故乡。11.8于出差途中。
.
.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