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地址一:韶关市武江区新民路-御龙湾A6-208(售楼部斜对面二楼)矿山公园200米
咨询电话:400 806 0751 全国免费拨打
办公电话:(0751)8138951,8707138
工作手机:1899 866 2118微信同号
咨询QQ:228680751
E-mail: 228680751@qq.com
成考试题
首页>> 成考试题>>2020年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2020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
政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指的是 【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 】
A.表明科学的哲学体系已最终完成 B.标志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顶峰
C.意味着建立了绝对真理体系 D.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
3.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4.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这表明 【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
A.原因和结果 B.趋势和道路
C.状态和形式 D.源泉和动力
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一次飞跃的是 【】
A.从实践到认识 B.从感觉到知觉
C.从认识到实践 D.从概念到判断
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
A.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D.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8.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 【 】
A.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 D.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9.人类认识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
A.人类认识器官的不断进化 B.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C.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D.人类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
10.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C.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11.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志是各社会集团 【 】
A.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B.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C.同生产资料的关系 D.获得产品的方式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是 【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队伍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
A.农民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1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其理论体系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 【】
A.统一战线 B.党的建设
C.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
15.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 【】
A.保护政策 B.限制政策
C.没收政策 D.赎买政策
1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正确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应采取的方针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团结→批评·团结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7.毛泽东在分析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 【】
A.主要形式 B.重要武器
C.战略阵地 D.基本内容
1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始于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党的八大召开
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2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1.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除两极分化
C.共同富裕 D.消灭剥削
22.小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化改革的重点是 【】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改革
2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 【】
A.上海自贸区建设 B.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C.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D.环渤海经济带建设24.我国解决24.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
A.基层民主自治 B.多党合作
C.政治协商 D.人民民主专政
2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政府
C.人民 D.人民法院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个人层面的内容是 【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富强、公正、敬业、诚信 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扩大高等教育 B.培育“四有”公民C.鼓励科技创新 D.增强综合国力
29.在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被称为民生之本的是 【】
A.医疗 B.就业
C.住房 D.养老
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改革开放 B.科学发展
C.社会稳定 D.以人为本
31.邓小平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
A.新的社会阶层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农民阶级
3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始终放在第一位的是【 】
A.保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B.反对霸权主义
C.打击恐怖主义 D.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33.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是 【】
A.团结统一B.党的领导C.参政议政 D.民主监督
34.“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提出来是为了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港澳问题 D.澳门问题
35.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牢牢把握党的 【】
A.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B.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C.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D.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36.为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2019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8人获得的国家最高荣誉是 【】
A.八一勋章 B.七一勋章
C.友谊勋章 D.共和国勋章
37.作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完善首都功能布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重大项目,也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窗口,该机场正式投人运营的时间是 【】
A. 2019年9月 B. 2019年7月
C. 2019年10月 D. 2019年8月
38.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 08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 【 】
A.达到全球人均水平 B.首次突破1万美元
C.稳居世界排名前位 D.远超全球人均水平
39. 2020年3月2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疫情在全球出现大流行。有鉴于此,中央提出的防控策略是 【】
A.严密防控,延缓复工复产 B.重点防控,局部复工复产
C.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D.外禁输入、内禁反弹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关于民法典,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是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B.它共有8编,1260条
C.它将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并列施行
D.它将于2020年10月1日起生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从性质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42.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44.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缘由。
4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以及坚持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应试指导】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意义。
【应试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
3.【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矛盾双方的关系。
【顾试指导】“下”园“上”而存在,“落后”困“先进”而存在。”错误“图”正确”而存在。这些本来是互相矛盾的双方,其中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依据,生动地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故选(项。
4.【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应试指导】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这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5.【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
【应试指导】由于内部矛盾的推动,事物由自我肯定状态达到自我否定状态.进而再由这种否定状态进到新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状态,从而开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路,这就是事物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所以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6.【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应试指导】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一次飞跃是基于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首先要在实践基础上搜集大量的符合实际的事实材料,其次要适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对事实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7.【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生产力范畴反映的关系,
【应试指导】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力范畴指的是一种社会物质动力,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产生和发展变化的物质基础。
8.【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上层建筑包括的两大组成部分。
【防试指导】上层建筑可以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9.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人类认识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应试指导】人类认识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10.【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应试指导】地理环境虽然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对社会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11.【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志。
【应试指导】划分阶级的最重要标准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其次是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再次是分配方式。
12.【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应试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是邓小平理论。
13.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领导地位的阶级。
【应试指导】中国工人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14.【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应试指导】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其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5.【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对官僚资本施行的政策。
【应试指导】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包括:第一,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第二,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第三,保护民族工商业。
16.【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正确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应采取的方针。
【应试指导】在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提出了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7.【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之间的关系。
【应试指导】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18.【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始时期。
【应试指导】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19.【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应试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其中,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奋斗目标。
20.【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应试指导】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1.【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应试指导】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处于基础地位。
22.【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应试指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3.【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应试指导】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24.【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应试指导】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5.【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
【应试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
26.【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应试指导】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这是由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决定的。
27.【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应试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个人层面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内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内容。
28.【答案】B
【考悄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应试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四有”公民.
29.【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建设中的民生之本。
【应试指导】必须牢牢抓住就业这一民生之本,让人们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30.【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应试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31.【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依靠力量。
【应试指导】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党的依靠力量。
32.【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应试指导】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33.【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
【庄试指导】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要牢牢掌握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34.【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
【应试指导】“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35.【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党的建设。
【应试指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
36.【答案】D
37.【答案】A
38.【答案】B
39.【答案】C
40.【答案】A
二、辨析题
41.错误,(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不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2)应当看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的阵线上说,不再属于旧的,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范畴,而是属于世界尤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不能以此推断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因为社会革命的性质是由社会革命的形态决定的.况且中国没有建立过资本主义社会体系,所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42.错误。(1)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因素,但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在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权就是其理”。(2)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各种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霸权主义。其中.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3)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和平不能依靠武力来实现.更不能依靠军事同盟来维持.打破国际战略平衡.发展史端武器系统只会引发军备竞赛,危害世界和平、强化和扩大军事同盟只会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撤密国际安全。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安全利益的基础之上。摒弃冷战思维、破除“唯一器论”.各国各地区树立并贯彻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才能确保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三、简答题
4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上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彦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44.(1)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和平;中国需要发展.人民需要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广大人民的真实旗啦·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何将和平和发展联系起来,如何在和平的前提下发展本国经济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2)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趋势的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使世界将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每个国家再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国家的发展再也不是·个国家的事情.之前的那种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建设已经背离了历史发展的丰流。此时,就需要因势利导.因时适变,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的路子来。前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3)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需要国际交流合作,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要求。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45.(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四、论述题
45.(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实践成为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自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是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并能使客观实际直接得到改造、通过实践、使得思想转化为客观现实。
(2)坚持实践是检验自理的唯一标准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在真理观问题上坚持彻底的唯物,又认识论路线.并与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从根本上揭露不可知论的错误观点。第二.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使人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真理、修正谬误,这就为真理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人类的实践是不会停止的人类的认识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第1.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助于人们克服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观点.推动人们进步改变历史上形成的习惯思维方式和陈腐观点,在实践中解放思想。这将加深人们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和落实这一思想路线.从而有力地推动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并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