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一:韶关市武江区新民路-御龙湾A6-208(售楼部斜对面二楼)矿山公园200米
咨询电话:400 806 0751 全国免费拨打
办公电话:(0751)8138951,8707138
工作手机:1899 866 2118微信同号
咨询QQ:228680751
E-mail: 228680751@qq.com
江西理工校友会
首页>> 江西理工校友会>>
.
【甲子芳华】母校和恩师
——写在母校建校60周年前夕
.
作者:汪泽宇 炼钢专业82届校友
曾任中共江西九江市委常委、九江市庐山区委书记
.
78年的金秋,我怀揣入学通知书,背着母亲精心打点的行囊,从老家乘小火轮先到省城,再从省城转班车去母校的所在地赣州。整整两天的行程,我在途中一直独自憧憬着母校和其所在的城市,她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一下班车我换乘了学校迎接新生的巴士,坐上巴士不一会我便被车窗外那快速掠过的景色所吸引,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马路好像长得没有尽头,路两旁人行道上一排排碗口粗的樟树已初成绿荫。车上负责迎接我们的老生向我们时断时续地介绍起赣州这座城市来:赣州市座落在赣江之滨,章贡两水在此汇合后进入赣江,这里原先曾是赣南专区所在地,下辖18个县(区)700多万人口。城中至今还保留着较为完好的八境台、郁孤台、古城墙、古石窟,还有旧时挑檐的老街,赣州是一座充满古香古韵的江南名城……
我当时最想了解的是母校的情况,谁知老生还没来得及介绍完,巴士就已经驶进了校园。一进校园,我和所有的新生一样就立即沉浸在各种繁杂忙碌学前准备之中。
.
两天后,我们这个新生班终于集中开课了。第一堂课是班主任介绍校情、选举班干并布置接下来的军训任务。我们这个班的班主任是一个操着标准普通话口音的年轻男老师,他告诉大家:我们的母校是一所冶金部直属大学,始建于58年,建校之初曾从东北工学院、中南矿冶学院和昆明工学院调进过一批骨
母校在我们每个学子心中是厚重的,但我们感觉母校最厚重的还是老师们的治学精神。大学老师在治学上有别于中小学老师,他们更多地是方向上的引导和精神上的点拨。
.
我曾如痴如醉地听过一位
母校的课堂是开放式的,同学们可以自由旁听。我曾旁听过一位副教授老师所讲的理论物理课。实际上我并未留意他所讲的内容,使我入迷的是他循循善诱的表述、高高挽起的衣袖和优美整洁的板书。这位老师后来当了母校的校领导,不久又担任了省领导,虽然他是个学术型的领导,但从他当年严谨的治学态度中,我完全可以推测出他从政以后的人生轨迹。
.
母校的大型演讲一般是在大礼堂里进行,每次演讲往往都是座无虚席。我亲身聆听过两堂精彩的演讲,这两堂演讲的收获和影响使我终生受益。其中的一堂演讲,是一位副教授老师结合自身体会谈学习方法。这本来是许多人都讲过的老题目,但他的演讲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讲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整整两个多小时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都被他的演讲所感染入迷了,我带了一个笔记本竟然连一个字也没记上,不过他那次的教诲我已经完全融化于心,之后我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多都源自于这次演讲的受益。另一堂演讲的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某研究所的一位客座教授,他当时主讲的是金属防腐这个专题。实际上金属防腐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专题,然而在他口中,这些晦涩深奥的知识竟被演绎成通俗的科普。
.
当时在场的许多同学都被他描述的前景所震憾,其中不乏有人当时就已经怦然心动,跃跃欲试,打算追随他去破解这些世界性的难题。我的同室好友就是听了这堂演讲后便萌发了改行的念头,一毕业就考了钢研总院该专业的研究生,随后又去加拿大读了该专业的博士,一辈子都扎进了金属防腐知识的海洋,现在他供职于世界500强名列前茅的美国
.
除了理论教学以外,社会实践教学同样也体现着母校老师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仅从毕业班学生每次社会实践的选点,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精心策划和良苦用心。我们那一届所到的社会实践点全是当时国内钢铁几个领先企业,所见到的全是当时一流的工艺设备和操作技术,这对于一个非重点的地方大学来说,其难度不言而喻。当时在上钢五厂带我实习的是来自上海交大的一对夫妻。刚接触时我觉得他们俩并不严厉,但接触后我却发现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在炼钢炉前他们挥着汗雨手把手教我们如何避免和防范炉口喷钢的危险;在毕业设计时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经常挑灯夜战,一对一地讨论选题。从他们夫妻俩身上,我仿佛又从另一个侧面体会到了母校老师的髙贵品质,母校教师队伍中有太多这样的夫妻档老师,他们一生把家安在了偏僻的贛南山区,一辈子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
如果说母校是一片沃田,
.
来源http://www.jxust.cn/info/1011/14632.htm
.
说明:
江西冶金学院创办于1958年,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
.
.
韶关校友联谊会 www.bkxljy.cn 转载
.
.
学校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
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宝钢教育奖评审高校;学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共计3700余亩。校本部位于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现有16个学院,18个科研院所。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万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4000余人。毕业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一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在江西高校前列,并于2011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2017年荣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据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我校在2012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并列第5位。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我校在2014 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94 位。
学校拥有1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个一级博士点,22个一级硕士点,13个工程领域,6个专业学位点,5个交叉二级学科点,4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其中“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较高,7个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榜上有名。学校是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培养单位。学校现有68个本科专业,其中6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江西省特色专业19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 个。
学校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60人、博士教师520人),其中,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863”首席科学家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A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优秀)教师60余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近200人;正副教授700余人,博士生导师50余人,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严纯华、赖远明、周尧和、左铁镛、古德生、邱定蕃、孙传尧、张文海等院士和1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10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学校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工作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引导优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集聚。学校拥有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还有3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海智计划工作站,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8个实验中心和28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率先试行“3+1”创新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竞赛上,多次代表江西省高校实现重大突破,赢得了重要荣誉。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曾实现全国一等奖江西省零的突破。近五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上获得全国一等奖30多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组)中,我校学生获奖数占江西省高校获奖总数的38%。学校健美操队获得全国冠军近百项,在北京奥运会啦啦操队选拔赛中,以冠军队的身份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学校攀岩队获得国际攀岩大师赛、世界杯攀岩赛、全国攀岩锦标赛等国际国内比赛冠军21项,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学校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已构建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等一批强势学科,形成了钨、铜、稀土、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四大特色和优势,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等新兴学科也日渐享誉国内。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多项,科研总经费6亿多元;200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80多项。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中国中钢、上海宝钢、江西铜业、紫金矿业、铜陵有色、西部矿业等一百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500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等25所高校实施学分互认、本硕生互换、合作办学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学校为海外留学生接收院校,共招收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语言、本科、硕士
六十年春华秋实,一甲子沧桑砥砺。学校将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贯彻“以市场理念经营学校、以教育规律管理学校、以法治理念治理学校”的三大理念,实施“特色、人才、质量和开放”四大战略,突出“学科建设强实力、人才培养提质量、科学研究上水平、服务区域做贡献、发展成果惠民生”五大任务,强化“队伍、财力、条件、制度、党建、文化”六大保障,深化“治理体系、人才培养、学科与科技、社会服务、人事人才、综合保障、党建与思想政治”七大改革,努力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建设“综合实力江西一流、优势学科国内先进、特色领域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理工大学”!(数据截止2018年3月)
来源http://www.jxust.cn/xxgk/xxjj.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