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一:韶关市武江区新民路-御龙湾A6-208(售楼部斜对面二楼)矿山公园200米
咨询电话:400 806 0751 全国免费拨打
办公电话:(0751)8138951,8707138
工作手机:1899 866 2118微信同号
咨询QQ:228680751
E-mail: 228680751@qq.com
江西理工校友会
首页>> 江西理工校友会>>.
【主题教育进行时】机电工程学院召开“守初心 学榜样 续写机械工程专业的理工使命与担当”主题党日活动
.
来源https://www.jxust.edu.cn/info/1014/18963.htm
江西理工大学网讯: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赖远明校友的先进事迹。10月30日晚,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党支部、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在机电楼附301开展“守初心 学榜样 续写机械工程专业的理工使命与担当”的主题党日活动。
校党委副书记伍自强、学院党委书记蔡改贫、原图书馆馆长郭年琴同志等人出席活动,本次活动由机械工程党支部书记陈俊杰同志主持,两个支部全体党员同志参与学习。
.
.
在观看了赖远明校友《领航科技创新中国——把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先进事迹视频后,郭年琴同志作为赖远明校友的任课老师表示,学生时代的赖远明那孜孜不倦、艰苦奋斗的学习状态印象深刻,不管是把六千多道数学题册全部做完打下扎实数学功底的毅力,还是心存远大理想为之坚持奋斗在艰苦地区的理想信念,在郭年琴同志的讲述下都令人为之动容。现场郭年琴同志还展示了赖远明校友在1991年写给他的两封书信,真是弥足珍贵的见证和纪念。
郭年琴同志也是机械工程专业办学至今的见证人,他回忆起专业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规模和专业发展历程依然历历在目,对往年学院教师严谨笃实、兢兢业业地先进教风事迹如数家珍,对在座党员们传承专业使命寄予了殷切期望。
校党委副书记伍自强同志作为赖远明校友当年的同班同学,向大家分享了赖远明校友在宿舍晚上熄灯后依然在路灯下坚持看书做题等生活细节,他表示赖远明校友在学校时学习就名列前茅,成绩平均分达96分,是班级为数不多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之一。
他认为赖远明校友身上有三点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一是感恩之心,以实际行动感恩母校与老师,感恩国家;二是奋斗之志,认定目标后不畏艰险绝不动摇的精神;三是淡泊之态,坚守理想信念不为金钱名利所动摇的决心。伍自强希望师生能像赖远明校友一样有目标、有追求、有理想、有信念,做对人民、社会和国家有意义的事情,学习校友赖远明同志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保持谦逊低调的为人处世风格,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在中心发言环节中,副院长潘春荣同志表示现阶段正处于机械工程专业申报专业认证与博士点建设关键时期,更需要广大师生党员向校友赖远明院士学习,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专业发展、学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机械工程系主任郭彬同志联系学科建设情况,表示作为教师应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学习新知识,落实到教学环节和专业建设中。学生党员唐庆同志认为学习榜样就是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检视初心,永葆恒心才能继续前进,坚定服务人民的使命。
随后,在交流体会环节中,学生党员牛浩同志表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赖远明院士,在了解到他在大学就做完了六千多道数学题后触动了我,让我对自身学习进行自醒”。其他教师与学生党员也都联系自身实际,纷纷表达了对赖远明校友的敬意,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更加明确方向,艰苦奋斗。陈俊杰同志以“守住初心,承担使命,续写机械工程专业使命与担当”对支部党员发出倡议,期待大家共同为学院学科发展、育人层次迈向新台阶贡献力量。
机电学院党委书记蔡改贫表示,本次以学习赖远明校友在高寒地区修建青藏铁路工作中攻坚克难的先进事迹为主题党日活动选题,是围绕了学院当前正在开展的机械工程专业认证这一重点工作确定的,内容准备充分,环节设计合理,在交流过程中,发现与会党员们思想碰撞有火花,内心深处有触动。他希望党员同志们在感动后,要从榜样身上激发工作动力,增强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专业认证工作及学风、班风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新闻联播】领航科技 创新中国
赖远明:把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视频链接 http://www.cas.cn/zt/rwzt/lhkjcxzg/lym/201507/t20150701_4382542.shtml
.
相关新闻
.
【光明日报】与青藏高原冻土结缘20载
.
2006年7月1日,中科院寒旱所组织60多名外国专家,坐上了开往拉萨的列车,这也是我第一次坐上青藏铁路的列车。当列车员讲解到“主动冷却路基”时,眼泪不由自主地从眼眶中涌出。我转过头,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雪山,4年来,千百次的实验和思考在脑海中浮现。
在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1118公里的总里程中,有960公里在海拔4000米以上。在如此多冻土地区修建铁路,在世界铁路史上是罕见的。“主动冷却路基”是我们找到的解决冻土世界难题的方法。
我与冻土结缘,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4年,在一次去长沙出差的火车上,和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的一位科技工作者闲聊,他说他是研究冻土的——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冻土”这个词。作为在江西出生、长大的人,我当时感觉冷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那个年代,研究冻土是绝对的冷门,当时在兰州交通大学土木系任教的我,对冻土更是一无所知。当得知冻土研究在国际上还有很多空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时,我对这个“冷门学科”有了一种莫名的亲近。1996年,我在中科院寒旱所(当时的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了和冻土的亲密接触。
我做事情比较挑剔、追求完美,一件事情喜欢从不同的层面思考,曾经为了一行字推敲了一个星期。而科研工作,正需要这份挑剔。2002年,研究所接到了国家关于解决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路基及寒区隧道问题的任务。冻胀和融沉是保证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热稳定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时任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程国栋提出“主动冷却路基”的方法,但主动冷却路基如何修建?从理论分析到实验数据,在国内外冻土工程学研究中都是空白。比如青藏铁路上的碎石路基,选择多大粒径的碎石最合适?是否粒径越大降温效果越好?这组实验前后历时200天,进行到第150天左右时,我们终于找到了拐点——10~30cm粒径的块碎石降温效果良好,粒径为22cm时对冻土的降温效果最好。得到这个结果,我如释重负,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这种“U”形块碎石路基结构,在未来50年青藏高原气温上升2.6摄氏度情况下仍能保证冻土热稳定。
在人生的道路上,起关键作用的往往就几步。现在回忆起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要感谢我的伯乐程国栋院士。2008年,南方有所大学招聘副校长,作为南方人,我动了回家乡的念头。程老师劝我:“江西没有冻土,一旦去了那里,你的学术研究将不完整、不系统。”是啊,我暗自对自己说:“刚来甘肃流鼻血、吃黑面馍馍的日子都熬过来了,已经适应了西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冻土还有很多现象和机理没有揭示。”
青藏高原的隧道由于冻土的原因,漏水、挂冰现象严重,需要24小时人工清除冰锥,并且基本两三年报废一个隧道。攻克这些难题,有时候会付出一些意外的代价。2002年,在承担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路基及寒区隧道课题过程中,我在青藏线“第一长隧”昆仑山隧道采样时“负伤”了。
昆仑山隧道海拔4600米,隧道向里打通600米左右时,我进入隧道内采集岩石样品。未打通的隧道内空气更加稀薄,当时忙着采集样品没太顾忌,谁想到缺氧三个小时之后,头痛欲裂、恶心呕吐。从那以后,我的后脑勺时常会疼,记忆力也明显不如从前。但是,这次“负伤”却解决了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昆仑山隧道衬砌和保温措施的参数优化设计问题,消除了冻胀和融化对这两座冻土隧道的破坏作用。这两个隧道目前已经服役10年,没出现任何问题。
作为科技工作者,勤奋是很重要的。小时候奶奶曾对我说,即使天上掉馅饼,你也要第一个起床才能捡到,否则都被别人捡走了。每天半夜12点睡觉、早晨6点起床,是我保持了多年的习惯。冻土研究这一冷门学科,虽然现在变成了热门的学科,冻土变成了“热土”,但中国作为世界冻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依然还有很多空白在等待我们研究,有很多与冻土领域关系密切的工程需要我们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现在我还在继续研究在冻土地区修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相关课题。来西部32年,结缘冻土21载,我现在的状态还是:科研一直在路上。(《光明日报》记者宋喜群 通讯员刘晓倩采访整理)
人物链接
赖远明,1962年8月生于江西赣州龙南,1983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寒旱所(当时为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0年被任命为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赖远明长期从事寒区工程理论和数值分析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冻土的强度准则,建立了冻土的多屈服面、非关联的广义弹塑性本构模型和冻土蠕变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他研究了块碎石层的降温效果及降温机理,建立了块碎石类路基流体—固体耦合传热温度特性分析的数学模型,研发了具有多级降温机制的U形块碎石路基和通风管—块碎石复合路基等“主动冷却路基”的结构新形式,提出了寒区工程的冻害预报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原载《光明日报》2105-05-24 0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