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一:韶关市武江区新民路-御龙湾A6-208(售楼部斜对面二楼)矿山公园200米
咨询电话:400 806 0751 全国免费拨打
办公电话:(0751)8138951,8707138
工作手机:1899 866 2118微信同号
咨询QQ:228680751
E-mail: 228680751@qq.com
院校动态新闻
首页>> 院校动态新闻>>
粤教督〔2012〕21号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督导验收方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现将《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督导验收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反映。
广东省教育厅
2012年7月31日
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
督导验收方案
申报单位:
申报时间: 年 月 日
申 报:初评( )复评( )
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
2012年7月
说 明
一、《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督导验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根据国家有省有关教育政策、法规以及《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督导验收办法》(试行)制定的。
二、本《方案》既是县(市、区)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验收、复评的申报书,也是撰写本县域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自评报告的依据。
三、本《方案》包括七部分:(一)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指标体系;(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督导验收用表;(三)公众对本县域教育的满意度情况;(四)自评报告;(五)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教育局审核意见;(六)市人民政府推荐意见;(七)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省教育厅意见。其中,自评报告独立成篇。
(一)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
先进县(市、区)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
1.教育现代化保障 |
1.1教育思想和战略规划 |
|
|
|
|||
1.2人才资源 |
|
||
|
|||
|
|||
1.3经费投入 |
|
||
|
|||
|
|||
1.4办学条件 |
|
||
|
|||
|
|||
|
|||
1.5教育体系 |
|
||
|
|||
1.6教育信息化 |
|
||
|
|||
1.7教育国际化 |
|
||
|
|||
2.教育现代化实践 |
2.1学生培养 |
|
|
|
|||
2.2教育管理 |
|
||
|
|||
|
|||
|
|||
2.3教育改革 |
|
||
|
|||
|
|||
3.教育现代化成就
|
3.1教育质量 |
|
|
|
|||
3.2教育效益 |
|
||
3.3教育公平 |
|
||
|
|||
|
|||
|
|||
|
|||
|
|||
|
|||
|
|||
3.4教育特色 |
|
||
|
(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督导验收用表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三级
指标 |
等 级 标 准 |
评估
结果 |
备 注 |
||
A |
评估说明 |
自评 |
他评 |
||||
1.教育现代化保障 |
1.1
教育思想和战略规划 |
教育
思想 |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定位清晰明确,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科学;教育发展思路清晰 |
对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基本认识到位,重视安排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思路比较清晰为B |
|
|
提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 |
战略
规划 |
制订有科学、系统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实施保障有力 |
制定了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为B |
|
|
|||
1.2
人才
资源 |
师资
队伍★ |
教师配置与学科结构符合中小学课程方案要求;所有学校配齐从事教学实验、图书、电化教育、卫生保健及寄宿生生活指导等教辅人员 |
必达A |
|
|
(1)提供县域及各学校师资队伍情况统计详表;
(2)提供县域师资培养文件、各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
|
特殊教育(含工读)学校师生比达到《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员编制标准暂行办法》的要求 |
|
|
|||||
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均达70% |
|
|
|||||
初中本科率达90%以上 |
|
|
|||||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比例达到1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任专业课教师比例在60%以上 |
|
|
|||||
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特色鲜明、经费保证、成效显著 |
|
|
|||||
省级以上名师、名校长比例达到省平均水平以上 |
|
|
1.
教育现代化保障
(续) |
|
|
拥有一支理念先进的高素质校长队伍,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健全 |
校长普遍素质较高,任职管理制度基本健全为B |
|
|
|
学校管理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 |
学校管理队伍的结构基本合理为B |
|
|
||||
|
教育行政人员95% 以上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达到10%以上 |
90-94%以上教育行政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达到5-9%以上为B |
|
|
|
||
管理或服务的规章制度明晰,流程科学,体现服务意识 |
服务意识基本到位为B |
|
|
||||
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指导、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 |
教学指导、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基本齐全为B |
|
|
1.
教育现代化保障
(续) |
1.3经费投入 |
|
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体制为主的经费投入体制 |
必达A |
|
|
提供政府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审计报告等相关文件 |
实行职业教育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预算管理体制。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按省定比例用于教育发展,依法征收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从土地出让收益金中计提教育资金,并全部用于教育发展和划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严格执行教育收费规定,无违规收费现象。 |
|
|
|||||
建立适应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
|
|
|||||
|
逐年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一个百分点或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高于省规定 |
必达A |
|
|
提交有关教育经费投入的专项材料,相关数据应经过教育、财政部门审核确认 |
||
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拔款基本标准逐年提高 |
|
|
|||||
|
建立教育财务公开制度,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监测制度完善,教育经费审计制度健全;无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教育资金和乱收费现象 |
教育经费制度基本健全为B |
|
|
提供县域监测、评估教育经费使用绩效的相关文件 |
||
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方法科学,教育经费在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上比例合理 |
教育经费使用比例基本合理为B |
|
|
1.
教育现代化保障
(续) |
1.4办学条件 |
★ |
无违法办园现象,省规范和优质幼儿园分别达95%和60%以上 |
必达A |
|
|
(1)提供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高中阶段办学条件(主要依据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文统计各学校所达到的等级和规范化标准情况)统计详表;
(2)提供社会教育机构及其教育活动、教育项目的统计详表 |
|
|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要求的比例分别为100%和80%以上 |
必达A |
|
|
||||
|
80%的普通高中为省优质普通高中 |
必达A |
|
|
||||
100%的公办中职学校为省级以上重点学校 |
|
|
||||||
|
成人职业培训机构、社区学校(学院)等教育机构办学条件良好,运作规范 |
社会教育机构基本齐全为B |
|
|
||||
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美术馆、青少年宫、文化宫、体育中心、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等机构健全,设施完备 |
缺2个为B;无青少年宫为C |
|
|
|||||
1.5教育体系 |
★ |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完整、衔接合理 |
必达A |
|
|
|
||
符合教育法规要求设置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体系完善 |
|
|
||||||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健全 |
|
|
||||||
|
终身教育体系完善,群体分类继续教育成效好,满足居民多样化学习需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区 |
根据考察评定等级 |
|
|
||||
1.
教育现代化保障
(续) |
1.6教育信息化 |
|
教育信息化经费充分,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显著 |
学校100%实现与省基础教育专网互联,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 |
|
|
提供县(市、区)及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统计表,接受评估专家的抽样调查 |
|
100%以上的学校建立了学校门户网站和校本资源库 |
90%以上为B |
|
|
|||||
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政府教育信息向社会公开 |
只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B |
|
|
|||||
城镇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进班级的比例达到100% |
达到90%为B |
|
|
|||||
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进班级的比例达到90% |
达到80%为B |
|
|
|||||
|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覆盖率达到85%以上 |
80%以上为B |
|
|
提供统计材料,接受评估专家的抽样调查 |
|||
10%以上的学校成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
8%以上为B |
|
|
|||||
100%学校实现电子政务、电子校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应用覆盖率达到100% |
90%以上为B |
|
|
|||||
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95%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
90%以上为B |
|
|
|||||
积极采用教育信息技术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信息化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创新、教育管理现代化和培育教育特色的成效明显 |
根据考察评定等级 |
|
|
|||||
1
教育现代化保障
(续) |
1.7教育国际化 |
|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在数量、经费和影响力逐年增长 |
根据考察评定等级 |
|
|
|
|
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利用成效明显 |
|
|
||||||
跨国(境)教育科研交流和合作活动的成效明显 |
|
|
||||||
|
学生在参与国际性赛事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 |
组织学生参与国际性赛事活动为B |
|
|
(1)提供有关统计材料,接受评估专家的抽样调查
(2)提供学生参与国际性竞赛的统计材料 |
|||
境外来粤工作人士子女教育相关教育政策健全 |
无境外学生就学政策为C |
|
|
|||||
2.
教育现代化实践 |
2.1学生培养 |
模式 ★ |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
必达A |
|
|
|
|
教育 ★ |
建立符合规律有特色的中小学德育体系。德育形式内容丰富。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强。重视德育队伍建设。 |
必达A |
|
|
提供县(市、区)及各学校在德、智、体、卫、艺、劳等各个方面情况的统计详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情况 |
|||
坚持能力为重,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促进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
|
|
||||||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明确“健康第一”培养目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以上;其中优秀率达20%以上 |
|
|
||||||
重视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
|
|
||||||
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
|
|
||||||
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常规化 |
|
|
||||||
2.
教育现代化实践(续)
|
2.2教育管理 |
管理 |
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 |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基本完善为B |
|
|
学校规划应包括: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师资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 |
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实施有力 |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为B |
|
|
||||
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优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科学,特色鲜明,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
根据考察评定等级 |
|
|
||||
|
健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各级政府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区)党政
主要领导教育实绩考核制度 |
党政领导制度基本健全为B |
|
|
相关文件及实践落实的专项自评报告 |
||
政府的教育管理机构设置健全,分工明确;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手段先进,管理效能高 |
管理机构、制度基本健全为B |
|
|
||||
决策过程民主化、决策程序规范化、决策方法科学化。决策能得到全社会的监督,信息反馈渠道通畅 |
基本实现决策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为B |
|
|
2.
教育现代化实践(续) |
|
法治 |
教育法治观念普遍增强,教育法制工作机构健全,总体上形成了“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学生依法受教”的教育法治局面 |
根据考察评定等级 |
|
|
提供相关文件及其实践落实的专项自评报告 |
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教育投诉案件都能得到妥善处理,杜绝师生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按规定为学生购买校方责任保险。 |
近1年出现违法违纪现象为C |
||||||
|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办学基本标准,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实现教育评估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 |
根据考察评定等级 |
|
|
|
||
强化督政,积极督促党政主要领导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优质、协调发展 |
|
|
2.
教育现代化实践(续) |
2.3
教育
改革
|
改革理念 |
改革意识强烈,改革的指导思想先进、科学,能敏锐发现和深刻把握教育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及时予以解决 |
根据考察评定等级 |
|
|
|
改革研究 |
教育科研机构人员齐备,教育教学研究规范化 |
建立了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县(区)拥有不少于6个在编人员的专职科研队伍为B |
|
|
提供课题立项、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的统计详表 |
||
近五年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有5项为省级以上 |
近五年中获得3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为B |
|
|
||||
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显著,2项以上获省级以上奖励 |
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调研报告等)至少有一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为B |
|
|
||||
改革成效 |
改革的创新性特征明显、成效非常显著,极大地提高了县域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行政水平,明显地促进县域教育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
根据考察评定等级 |
|
|
|
3.
教育现代化成就 |
3.1
教育
质量 |
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与学生素质 ★ |
普通高中80%以上的学校为省优质学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优良率达85%以上 |
必达A |
|
|
提供各学校及县域整体情况的统计详表 |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双证率”98%(艺术、体育专业70%)以上(未开考科目除外) |
|
|
|||||
升学率与就业率 |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 |
达到92-94%为B
|
|
|
|||
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 |
达到80-89%为B |
|
|
||||
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
达到90-97%为B |
|
|
||||
3.2
教育
效益 |
教育对县域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
具有较高水平的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
具有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为B |
|
|
|
|
80%以上的社区建有标准化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以及社区娱乐中心 |
70%-79%为B |
|
|
3.
教育现代化成就(续) |
3.3
教育公平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 |
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要求:县区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得分在95分以上、小学和初中的差异系数分别小于0.5 |
必达A |
|
|
提供相关文件及在自评报告中专项表述 |
区域学位供给能力★ |
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能力系数达到1 |
必达A |
|
|
|
||
高中教育阶段学位供给能力系数达到0.95 |
|
|
|||||
农村适龄人口教育机会 |
农村适龄人口的教育机会系数达到1 |
达到0.9为B |
|
|
|||
女性适龄人口教育机会 |
女性适龄人口的教育机会系数达到1 |
达到0.9为B |
|
|
|||
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机会★ |
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不低于50% |
必达A
|
|
|
|||
贫困生教育机会 ★ |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扶贫助学制度健全,落实国家高中阶段教育助学金政策 |
|
|
||||
贫困生教育机会系数达到1 |
|
|
|||||
杜绝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现象 |
|
|
|||||
残障适龄人口教育机会 ★ |
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健全 |
|
|
||||
常住残障适龄人口教育机会系数达到0.97 |
|
|
|||||
境外来粤工作人士子女教育机会 |
境外来粤工作人士子女的教育机会系数高标准地保持1 |
境外来粤工作人士子女教育机会系数达到1为B |
|
|
|
||
3.4
教育
特色 |
特色的适切性 |
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特色明显,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文化传统紧密契合 |
根据考察评定等级 |
|
|
在自评报告中专项表述。可结合国家和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内容表述 |
|
特色的影响力 |
标志性的教育特色在省内外具有明显的品牌意义 |
教育特色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为B |
|
|
(三)公众对教育满意度的评价意见表(略)
(四)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另页 |
(五)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教育局意见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核意见:
单位(章)
年 月 日
|
市教育局审核意见:
单位(章)
年 月 日
|
(六)市人民政府推荐意见(略)
(七)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省教育厅意见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意见:
单位(章)
年 月 日
|
省教育厅意见:
单位(章)
年 月 日
|
关于对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县(市、区)
督导验收用表的使用说明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
现代化的县域教育,必须是以人本、公平、开放、个性、效能为核心价值的教育,必须体现以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多样化、教育信息化为表征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方向。无论是评估推进县域教育现代化程度,还是评估县域教育现代化整体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都应当回应和反映这些价值诉求和表征。
二、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
这套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其中15个为必达指标,用★标出)。各项指标的推进现代化程度从高到低可以分为A、B、C三个等级,验收用表主要描述了A级、B级参考标准。
对于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做出以下几点说明:
1.一级指标。从教育发展的保障、教育发展的实践、教育发展的成就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划分出3项一级指标的意义有如下两方面:一是它按照从静态到动态、从结构到能力、从动力到结果、从现实能力到未来发展可能的逻辑,形成了评估县域推进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它们可以分别表征县域教育在现代化的保障、实践、成就等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一级指标及其内部的指标体系,可以分别用于对县域教育的发展保障、发展实践、发展成就等不同方面开展专项评估。
2.二级指标。指标体系共包含14项二级指标,它们是基于一级指标的具体分类。
3.三级指标和等级标准。指标体系中共包含40个三级指标,它们是对二级指标更为详细的界定。40个三级指标中,有15个具有一票否决意义,即必达指标,如果不能达到A级水平,县域教育就不能被评定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
三、验收指标体系的使用方法
1.指标以接受评估的县域自评(根据指标体系撰写详细的自评报告、并为各三级指标给出自评等级)为基础,强调县域自评与专家、领导小组的复核相结合,借助自评与复核的互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最终实现县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2.指标中的各项指标是对县域教育发展状况的总体概括,而不是对具体学校特定情况的简单描述,需要在抽样调查、深入研究之后才能做出评价。对这些指标,将以县域自评报告为基础,由专家组及评估领导小组进行抽样检查、实地考察。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对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验证,另一方面对县域推进教育的现代化程度进行评估。
3.对于一些比较复杂或者比较重要的指标,备注栏要求提供有关佐证材料。
四、县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程度的评定
县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程度的评估结论,按照三级指标被评定为A、B、C等三个等级的数量,确定是否达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水平。具体标准如下:
县域教育评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的标准:A≥34(江门、惠州和肇庆三市的县域可以是A≥32),C =0,且所有必达指标为A。
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调查情况只作参考。具体以广东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中的调查结果作参考依据。
附:评估指标的统计口径及其内涵与说明
1. 在我国,县域所辖教育一般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社区教育,以及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社会教育、培训,等等。
2. 县域教育的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县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至少包括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师资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等)。
3. 中小学教职工的基本编制,按《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实施办法》(粤机编办〔2008〕73号文)标准评估。
中小学教职工包括教师、职员和教学辅助人员。教师是指学校中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职员是指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包括行政管理、党群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的人员。教学辅助人员是指学校中从事教学实验、图书、电化教育、卫生保健及寄宿生生活指导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
《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暂行规定》规定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员生比: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包括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教师,是指直接从事文化理论课、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指导课等课程的教育教学人员。职员,是指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教学辅助人员,是指从事教学实验、实习技术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图书资料及卫生保健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
4.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区域预算内公用教育经费/区域内常住适龄在学人口。
5. 优质普通高中指地市一级学校以上(含地市级)标准的普通高中,规范和优质幼儿园包括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和市一级以上标准的幼儿园。2012年,珠三角地区规范化幼儿园达50%以上;优质幼儿园达30%以上;以后规范化幼儿园和优质幼儿园比例分别以10%逐年递增。达标依据是《广东省教育厅规范化幼儿园的办园标准(试行)》、《广东省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有关省优质幼儿园新标准出台前,省优质幼儿园指达到原《广东省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2008年6月版)标准要求的幼儿园。在有关省优质普通高中新标准出台前,省优质普通高中指达到原《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导验收方案》、《广东省普通高中督导验收方案》和《广东省民办高中督导验收方案》标准要求的普通高中。
6. 根据我国各级政府举办教育的权利和责任的规定,县域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以下的各教育阶段。
7. 教育研究成果包括: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方面的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以及论文、专著等。
8.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依据是《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
9.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指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合格及以上成绩的学生所占比率。
10.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率” 指毕业生同时拥有毕业证和职业技术资格证的比例。
11.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所用分子数为升读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数。高中升学率为高等院校招生数与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之比。
12. 入学率=所有适龄在学人数/适龄人口总数×100%。
13. 区域学位供给能力系数=区域学位总数/(区域常住适龄人口总数×预期适龄人口入学率),其中,区域学位总数=区域教育经费总投入/生均教育成本,而区域教育经费总投入包括政府、家庭、个人以及其他所有投入区域教育的经费总额,从这个意义上讲,区域学位总数=公立学校的学位+合格民办学校的学位。
14. 农村适龄人口教育机会系数=(农村适龄人口在校生数/农村适龄人口总数)/(城镇适龄人口在校生数/城镇适龄人口总数)
女性适龄人口教育机会系数=(女性适龄人口在校生数/女性适龄人口总数)/(男性适龄人口在校生数/男性适龄人口总数)
特困生教育机会系数=(特困生适龄人口在校生数/特困生适龄人口总数)/(普通家庭适龄人口在校生数/普通家庭适龄人口总数)
残障适龄人口教育机会系数=(残障适龄人口在校生数/残障适龄人口总数)/(健全适龄人口在校生数/健全适龄人口总数)
境外来粤工作人士子女教育机会系数=(境外来粤工作人士子女在校生数/境外来粤工作人士子女人口总数)/(本地适龄人口在校生数/本地适龄人口总数)
15. 教育特色是指在长期举办教育的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优于其它区域的独特特征。特色应当直接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且效果显著;特色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得到了社会的公认。特色可以体现在不同方面:如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素质的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策略措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