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页banner

联系我们

韶关百科学历教育网
地址一:韶关市武江区新民路-御龙湾A6-208(售楼部斜对面二楼)
矿山公园200米 
地址二:武江区吉祥路与芙蓉北二路交叉口,嘉乐苑二楼(工业路沙湖市场南侧
咨询电话:400 806 0751 全国免费拨打
办公电话:(0751)8138951,8707138
工作手机:1899 866 2118微信同号
咨询QQ:228680751
E-mail: 228680751@qq.com

江西理工校友会

首页>> 江西理工校友会>>

江西理工大学“行走的美育课堂”纪实•融通自然与人文 重构美育新范式(体育与艺术学院)



融通自然与人文 重构美育新范式

——我校体育与艺术学院“行走的美育课堂”纪实

20250407

江西理工大学网讯  近日,在赣江之畔的红土地上,我校《大学美育》课程团队正以一场打破常规的美育课堂,重塑着新时代高校美育的模样。学校将目光投向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地带,通过“行走的美育课堂”,把山水草木化作教学素材,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创新表达,构建起“自然场景+人文体验+数字赋能”的三维育人体系。通过打破传统美育边界,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深度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美育育人体系。

学校以黄丽娜、张素华、旷璐璐、钟春明、谢亨蓉、杨晶等教师团队为核心,开发《鼓动自然,感受节奏之美》《光影世界里的落叶之美》《打开五感,感知美好》等沉浸式美育课程专题板块,覆盖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等八大艺术门类,这一探索不仅获评“艺蕴中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一等奖,2024年美育调查问卷测评优秀率达78%,较改革前提升42个百分点,更让1.2万余名学子在美的浸润中收获成长。

破界融合:构建沉浸式美育场景体系

老师们突破“教室围墙”限制,构建“美在校园”美育场景。在校园层面,依托多校区2000多亩生态校园打造“移步换景”的自然美育空间。如旷璐璐老师的《探寻校园里的花花世界》课程,引导学生用植物标本制作校园导览图;黄丽娜老师带领学生在青春大道、田径场开展《春天里的影像之美》拍摄,将校园景观转化为摄影创作素材。在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中,结合专业特点,钟春明老师在《戏曲里的脸谱之美》课程板块里,实现了“课堂+戏曲美学”的时空对话。在体验层面上,杨晶老师的《打开五感,感知美好》、张素华老师《自然美》课程板块中通过“植物结构解析+生态美学创作”,让学生在劳作中感受自然韵律。

.

创新转化:激活传统艺术当代生命力

针对传统艺术传承面临的困境,学校实施“传统艺术年轻化工程”。在戏曲美育领域,黄丽娜团队开发“双师协同”教学模式,邀请赣南采茶戏传承人,赣南采茶戏歌舞史诗《一个人的长征》的女主角唐珺共同设计《戏曲里的唱腔之美》《戏曲里的身韵之美》课程,学生通过“身段训练+戏曲体验”,将采茶戏“矮子步、单袖筒”等绝技转化为现代舞蹈语汇。在书法教育方面,谢亨蓉老师引入《书法之美》板块,学生用毛笔临摹碑帖时,屏幕同步呈现历代名家创作场景,课程作品《兰亭集序数字长卷》获校美育课程实践作品展示展演一等奖。

数字赋能:构建虚实融合教学平台

在《鼓动自然,感受节奏之美》课程中,学生通过deepseek采集自然声波,系统自动生成音乐图谱;在学习通中建立“美育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从感知美、鉴赏美到创造美的全过程,建立“光影四维训练体系”,通过6学时户外拍摄培养学生时空感知能力;谢亨蓉《光影世界里的落叶之美》开发“自然物候影像日志”,累计收录学生摄影诗作800余件。累计生成个性化美育作品、报告6000余份。

我校“行走的美育课堂”,打破围墙之限、学科之界、形式之囿,通过空间重构、内容创新、技术赋能,构建起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美育新模式。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自然+人文”双轮驱动,将天地大课堂与人文精微处相融合,让每个青春都能在自然的韵律中起舞,在文化的长河里寻根,在创新的天地间绽放,塑造为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气质,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五育并举”的坐标系中,刻写下独具特色的“江理样本”。

(文、图/万欢 旷璐璐)

.

.


分享到:
点击次数:31   更新时间:2025-04-07 03:03:2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