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页banner

联系我们

韶关百科学历教育网
地址一:韶关市武江区新民路-御龙湾A6-208(售楼部斜对面二楼)
矿山公园200米 
地址二:武江区吉祥路与芙蓉北二路交叉口,嘉乐苑二楼(工业路沙湖市场南侧
咨询电话:400 806 0751 全国免费拨打
办公电话:(0751)8138951,8707138
工作手机:1899 866 2118微信同号
咨询QQ:228680751
E-mail: 228680751@qq.com

社区互动

首页>> 社区互动>>

潜规则:高考顶替体系化 跟苟晶的遭遇是不是一模一样?



.

潜规则:高考顶替体系化

.

任易 06-27 22:50教育达人

像苟晶这样,第一年被人顶替,第二年能不能继续参加高考?答案是可以

根据中国新闻网200963日《湖南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调查终结 涉案者被查处》的报道,2004年邵东考生王佳俊冒名顶替同学罗彩霞上大学事件,一共就涉及到了3个人,分别是王家俊父亲王峥嵘、邵东县一中教师张文迪、原邵东县公安局界岭派出所所长姚亮生,王峥嵘从教师张文迪处违规获取高考相关信息、伪造高考纸质档案,通过派出所所长姚亮生办理户口迁移证,就顺利实现了冒名顶替,跟苟晶的遭遇是不是一模一样

1999年,山东单县一中高30班女生邹志静考到山东淄博医药学校,通知书寄给了班主任刘民。邹志静告诉班主任她放弃就读后,刘民找到徐寨镇派出所户籍员时岩,按照邹志静的户籍信息为班主任的妹妹刘彦丽办理了假户籍迁移手续,然后刘彦丽凭邹志静的入学通知书和假户籍顺利进入淄博医药学校。2000年,邹志静考取天津工业大学,同样顺利入学后毕业,在北京工作。跟苟晶的遭遇是不是一模一样

我们不一样

20091028日,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南学生顶替上大学续 其父亲称曾花十几万运作》,在教育部开展秋季学籍普查时,发现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南的长沙理工大学,出现了同名同姓同身份证号的两个欧阳健,一个是07年入学,一个是08年入学,这才叫真悟空和六耳猕猴被佛祖发现了。

真欧阳是湖南娄底新化人,2007年高考考了562分,报考四川大学落榜;2008年高考考了618分,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他对被人冒名顶替的事一无所知,自己的升学和录取完全没收到任何影响,也就是他的全套入学材料,包括学籍档案、户籍、身份证号、户口迁移证都没出现问题。关于入学材料的限制,详见前文《操作复盘:苟晶如何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

而假欧阳,真名胡某,同样是是湖南娄底新化人,2007年高考400多分,只能考上大专,于是家长找「一个朋友(中间人)」运作,花了十几万的「操心费」之后,胡某冒充欧阳健的身份上了长沙理工大学(分数线535分),身份证号也完全一致,在事情败露后,胡某的学籍被取消。

此案中的「一个朋友」,就跟陈春秀案中的「舅妈」一样,死无对证了,当然死法不一样,这位朋友是097月因车祸死的,真是伟大的友情。

其实这件事本来应该继续追查下去的,当事人欧阳健也向公安机关报案,等于公安机关有了介入的理由;对于记者来说,中间人死了背后,还有太多问题完全没得到解释,有巨大的新闻价值。但是这个案件竟然从此悄无声息了?

谁给李鬼办理的户籍、户口迁移证?各省份的人口信息系统早就建设完成了,湖南娄底新化的一个欧阳健,怎么就凭空生出了一个分身?没有当地派出所的配合,这可能么

谁给李鬼办理了全套欧阳健的学籍档案?这可是2007年,高考招生相关系统已经全部电子化了,学生学籍也全部电子化了,没有校方的配合,这可能么

谁帮李鬼盗用欧阳健的名义,办理了长沙理工大学的投档?欧阳健有没有报考长沙理工大学的志愿?没有当地招生办的配合,这可能么

谁在居中协调这件事?李鬼胡某父亲掏出的十几万「操心费」,在2007年可不是个小数目,当年北京天通苑的房价也不过123,而湖南娄底在2007年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只有1.55万,十年工资或十平米帝都房产可真是笔巨款,这些钱都进了谁的口袋

说实话如果是个案,其实我们并不愤怒,谁犯错谁担责就好。但是欧阳健跟罗彩霞这个事不一样,因为在欧阳健被冒名顶替的过程中,多了一个朋友——中介,又叫学头。有了中介,就意味着冒名顶替这件事已经形成了体系,形成了利益分成模式,形成了潜规则。

这不可能是个孤例,因为涉及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当事人所在高校、娄底市招生办多个环节,而且还能衔接得天衣无缝,作假做到当事人一无所知;到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娄底当地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只要是在娄底当地,这个假就能造得完美无缺。

比如湖北孝昌的王俊亮,2002年被长江大学录取,但是录取通知书被负责接收学生录取通知书的班主任邓某扣在了手里没给他,然后邓某把这个通知书给了一个朋友郑某,然后郑某让自己的儿子顶替王俊亮上了大学,李鬼还办理了王俊亮的身份证和信用卡,等到真王俊亮办理信用卡的时候,这件事才败露。

这个案子同样没那么简单,班主任邓某为什么会主动扣下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没有好处又冒风险的事,班主任为什么要干?而李鬼的父亲郑某,又是如何搞定户口迁移证、户籍、学籍档案乃至王俊亮的身份证号的?王俊亮第二年上学的时候为什么没收到影响?这中间如果没有校方和户籍管理机构的配合,郑某做得到么?没有金钱开道你信么?没有中介牵头,可能么?

陕西渭南白水县的仁鑫(2009年华商报),1999年考上了沈阳药科大学,还专门在上大学之前办理了身份证,然后户籍转到了沈阳;但是2000年时,仁鑫的户口突然又被落户回白水县了。原因就是1996年仁鑫参加了中考和中专招生,没被中专录取也就上了高中,而她的考试成绩和户籍信息,被初中同学顶替,读了一个中专,2000年毕业后又将「仁鑫」的户口迁回白水县,还结了个婚!!!

等于真仁鑫莫名其妙的,就在法律意义上上多了个丈夫,而真仁鑫因为没法落户,连结婚证都办不了。这个案子同样没那么简单,如果中间没有中介牵头,又是怎么打通渭南招生办、初中校方、户籍管理机构的关系,凭空制造了两个「仁鑫」?

这个产业链,至少包含了交游广阔的中间人,负责获取流量,他们能够联系上哪些需要「办事」的家长;

还要有当地公安机关分管户籍的警察,而且不止一个,这样才能帮李鬼办理户籍和户口迁移证,并且抹去痕迹;

还需要与多个高中学籍管理人建立联系,因为被顶替者不可能全部来自同一个高中,学籍档案需要高中校方分管人员的配合;

还需要跟市招生办建立联系,这样招生办才会配合他们将李鬼调剂投档到一些生源不足的高校;

想要建立这样一种机制,那就需要建立参与者都心服口服的利益分配机制,谁干什么工作,谁拿多少钱,肯定有了默认的规矩——这就是吴思先生强调过的「潜规则」。

2007年欧阳健事件之后,直到2014年,娄底市下发《关于整治城区义务教育违规择校严肃纪律的通知》,里面强调「对弄虚作假办理假户籍、假居住证(暂住证)、假房产证、假房屋租赁合同、假工商执照、假社保证件等一切与就近入学相关的虚假材料和虚假证件的国家公职人员,一律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构成伪造证件罪等罪行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这则通知就已经说明了,过去娄底已经存在大量国家公职人员办理假户籍、假居住证等虚假材料的案例了,所以才会专门在《关于整治城区义务教育违规择校严肃纪律的通知》中强调将严格查处;打个同等的比方,这已经跟严禁服务人员打骂顾客、严禁健身教练骚扰女学员、抢劫警车是违法行为差不多了,说明同类事件已经频繁发生了

产业规模

这种产业链的规模很难做大,根据中国西藏新闻网2005年的《考生挂户西藏 308高考移民调查与反思》报道中,来自山东、河南、湖南等8个省份的308名考生为了享受西藏低分录取政策,通过中介落户西藏驻青海格尔木办事处(西格办),经西藏复查属于虚假挂靠户口,被视为高考移民而被取消录取资格。

记者在调查中直言西格办部分单位和管理部门存在违规操作和权钱交易黑幕,因为中介(又叫学头)向每个考生收取了3万左右的中介费,308名学生总收入达到924万,其中中介拿走了10%,剩下的钱都是用来打通所谓关系的。

这个产业链只要打通了第一环,后续的链条就能自然接续。比如只要有户主提供亲属关系证明和落户申请,户主单位出具落户证明,负责办理入户的户籍管理部门就可以按照便民的要求准予落户,每个环节最多只是核实不严的问题,至于是否有人私下收费,那就完全没有证据了。

总之,西格办的真实的考生数量每年不到100人,而2003年考生数量接近200人,2004年达到240人,2005年考生数量达到400人,这只能说明了市场越来越红火,而为什么这么红火,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一旦红火起来,目标就太大了,很快会被上级发现的。

我们再看江苏灌南千人顶替学籍参加高考(现代快报报道),事情发生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当时因为江苏的高考录取政策有个高考预考政策,不能通过预考就没有资格参加高考,而应届生按75%过线的比例划定分数线,往届生过线比例为25%,所以复课生也不得不选择冒名顶替其他辍学打工的应届生学籍参加高考,毕竟能够显著提高录取率。

19991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4个班出了20个假学生》。江西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在1996年中专招生中,公然违反国家政策,把20多个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以「冒名顶替」的方式招进了学校。这些学生大多数家在农村,成绩没达到录取线,通过关系,交钱顶替别人的名字入学,报道之后学校清退了这些冒名顶替的学生,但是钱却没退。

这种事情在全国都会发生,1999622日,《身份证遭人盗用上大学额敏爆新疆版罗彩霞案》,新疆塔城市额敏县人李佳昱1999年高考落榜,第二年却有人用她的身份证和考生档案,考上了西安理工大学。

199112月《河南省教委关于清退冒名顶替上学和其他舞弊问题学生的情况通报》,通报清退了611 名不符合入学资格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冒用学籍的学生。2018年山东自查,查出242名冒名顶替的学生,这还是若干年的总量,所以从这个规模来估算,一个省份也就是每年几百例的规模。

要花多少钱呢?2003年,河南省周口市新西村王娜娜被张莹莹冒名顶替上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的事情中,张莹莹家里花了5000块钱买到指标后,张莹莹冒用王娜娜的身份证号、姓名和出生年月等信息,办理了一套假的学籍档案和户籍,持王娜娜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入学,顺利毕业。5000块,就买来一个农村孩子的人生

而河南从1991年开始到2003年,在12年里,冒名顶替明显形成了规模,甚至都产生了「指标」这样的说法,你品,你细品。就算河南每年有100例,每例收5000,这可是2000年时候的50万,足够在北京买个120平的房子了,约等于2020年的1200万,参考武汉刑满释放人员黄登英违规离开武汉进京的故事。

基层8000元能改信息系统

2007年,根据《焦点访谈》报道,河南郸城县第二高中的副校长赵振华委托中介李某峰帮他的女儿赵艳伟找替考生,焦点访谈的记者联系上之后,被带到项城市自考办现场拍照,然后直接录入河南高招图像采集系统,而改一张照片的价格,是8000块;监考老师体系收了2万块;替考人员收了1万块,然后记者就能拿到一张拥有他照片的准考证!!!

在金钱和中介的润滑下,在人情社会里,基层工作人员(含领导)很难不被腐蚀的,真的。

所以

就像我昨天说的那样,真正能够遏制基层人员胡作非为,形成产业链在当地只手遮天的,掠夺农村孩子人生的,只有靠全国统一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就像学信网这样。

要不然,在疫情期间,为什么国务院要建设全国疫情直报系统?不就是为了直接与人民群众建立联系,保证信息上传下达的通畅么?

漏洞都是在不断封堵的,发生过多起录取通知书被截留的情况后,所有录取通知书都需要用EMS发出,由考生本人签收或者由父母持身份证代收;入学报到时要求高校仔细核对考生报名表中的照片;对考生学籍进行严格查重,这都是一步一步地在补完漏洞。

现在的录取通知书上,都附上了学生的一寸照片,比如中国矿大2019年的录取通知书,上面已经有了打印的照片;学生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去学校网站、公众号上去查询录取信息,像苟晶、罗彩霞这样的悲惨遭遇,已经越来越少了。 

在学信网功能越发完善的2020年,是不是冒名顶替学籍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因为冒名顶替太容易被当事人和教育部发现了,陈春秀不就是轻而易举地通过学信网找到了冒名顶替的证据么?

下一步,还是希望能够严惩违规办理的基层公职人员,他们犯了伪造、买卖国家证件罪,摧毁了无辜孩子的人生,为什么仅仅受到停职和严重警告的处罚?

这些中介、学头和违规人员,为什么不能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昭告天下,让他们也尝尝人生被摧毁的滋味?

跟理工男一起直指真相。感谢大家关注我的百家号「任易」,我是南开本科,清华硕士,12年工龄,在IBM做过销售,在地铁公司管过项目施工,在石油公司做过项目经理、售前顾问,现在在鹅厂做云计算,所以对销售、施工、人力、组织、项目、造价、IT都比较熟,所以对这些线索会非常敏感。

.

.

分享到:
点击次数:878   更新时间:2020-06-28 09:19:2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