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地址一:韶关市武江区新民路-御龙湾A6-208(售楼部斜对面二楼)矿山公园200米
咨询电话:400 806 0751 全国免费拨打
办公电话:(0751)8138951,8707138
工作手机:1899 866 2118微信同号
咨询QQ:228680751
E-mail: 228680751@qq.com
社区互动
首页>> 社区互动>>请把“女神节” 改回“妇女节”
原创 莉山阿莉 莉量在成长
2025年03月07日广东
老规矩,名词解释先奉上。
“女神节”一词最早可追溯至中国高校的“女生节”(1990年代初),但其作为广泛使用的社会文化概念,主要形成于2010年代中后期,由商家促销和网络文化共同推动。
“妇女节”,全称“国际劳动妇女节”,源自于20世纪初工业革命时期的一场工人运动。
美国的纺织女工们走上街头,要求缩短工时、提高工资、享有选举权,并喊出“面包与玫瑰”(象征经济保障与生活质量)的口号。
中国在1924年首次纪念妇女节时,女性先驱们主张争取的是读书、工作的平等机会。
当“妇女”变成“女神”,
我们变成了什么
如今,每年只要刚刚进入三月份,各大平台便铺天盖地地开始推送“女神节特惠”、“女王节折扣”等商业广告,无论是购物APP,还是生理期管理APP,甚至是银行APP,全都是祝福“女神节”,顺带进行各种销售行为,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看似充满温情与浪漫的宣传背后,实际上是在利用人们对于美好、浪漫的追求,将一个原本充满斗争精神的节日包装成只需花钱就能享受“美丽”与“宠爱”的消费狂欢日。
如此,便也不着痕迹地抹去了这个日子最珍贵的含义。
妇女本应是独立、平等、充满力量的个体,而如今却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下,成为资本眼中的一种促销噱头。
这种现象不仅仅让我们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更模糊了妇女长期为争取应有权利而付出巨大牺牲的真实面貌。
当初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正是为了纪念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奋起抗争、争取平等待遇和尊重的女性们。
而如今,却被冠以虚幻的“女神”之名,似乎只需通过消费便能获得幸福和满足。
这本不是一个用来炫耀和消费的节日,而是纪念和继续争取妇女应有权利的重要时刻。
被偷走的妇女节,
背后藏着更大的阴谋
把“妇女”包装成“女神”,就像把活鱼裹上面粉然后油炸成好吃的小吃——既掩盖了事物的本质,又方便论斤贩卖。
当女性被捧上“神坛”,现实中的产假歧视、职场天花板、同工不同酬就成了”不够努力”的借口。
商场里金光闪闪的“女神专属礼盒”,本质上和旧社会裹小脚的绣花鞋没有区别,都是用虚假的“优待”换取真正的权利。
看看我们身边:
双十一原本是大学生自嘲的光棍节,现在却成了全民清空购物车的仪式;“520”被生造出来变成第二个情人节;连清明节都开始卖“阴间豪宅”盲盒。
资本就像会变形的寄生虫,每个有情感价值的纪念日,都会被他们改造成吸金的工具。
撕掉消费主义的“糖衣”,
才能看见真实的抗争
当我们用真金白银购买“女神节限定款”时,别忘了,百年前的女性正是通过罢工和集体抗争,才争取到了最低工资的保障。
现在很多公司会给女员工发鲜花、口红作为节日福利,却对设立女职工休息哺乳室、建立防性骚扰机制等真正改善工作环境的措施视而不见。
这就像给饥饿的人递镜子,还夸她妆容精致。
今年的3月8日,如果听到有人祝你“女神节快乐”,不妨笑着纠正:“是‘妇女节快乐’。”
这个称谓承载着百年来无数女性为争取选举权、教育权和劳动权所付出的心血与牺牲。
与其接受商家施舍的“女神皇冠”,不如继续争取女性能有更多的公共参与与决策权、就业平等、健康与身体自主权这些实实在在的“王冠宝石”。
记住:当节日回归本质,每一天都可以是妇女节。
「READING」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专门问了一下deepseek,目前我国妇女在女性权益方面仍需持续努力推动的领域有哪些,见下图。
(仅参考)
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最后,祝全世界的妇女:“妇女节快乐!”
END
我是阿莉,一个坚持自然生长,自我接纳的女青年。
.
.